【国华人寿浙江分公司】以案说险:防范非法集资 警惕求职陷阱

案情简介


小王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求职市场四处碰壁,投出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就在这时,一家投资公司的招聘信息映入眼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投递了简历,幸运地获得了面试机会。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口中描绘的美好前景极具诱惑力--工作内容是帮公司拉客户、吸收资金,不仅有丰厚的工资,还有奖金和业绩提成,干得好一年几十万收入不在话下。对于正为工作发愁的小王来说,这无疑是“救命稻草”,她满心欢喜,却没来得及仔细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就匆匆入职了。


入职后,小王迎来了“洗脑式”培训,培训内容并非正规的业务知识,而是如何运用心理战术拉客户,怎样用花言巧语解释高息回报,以及如何打消客户对资金安全的顾虑。培训结束,小王按照上司的指示,将目标对准了老家的亲朋好友和村邻。她走家串户、频繁打电话、发微信,甚至召集小会,宣称公司有价值数千万元的黄金做资产担保,还许诺高达月息3%、年息36%的利息。亲朋好友们被她的“专业”说辞打动,纷纷把辛苦攒下的钱交给了她。


短短几个月,小王共吸收百余万元存款资金,自己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可这看似“成功”的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原来,这家公司根本就是个圈钱的非法机构,投入的资金几乎没有追回的可能。最终,东窗事发,公司被查封,小王也因此身陷囹圄。


风险提示


在求职路上,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自我保护:


1.树立正确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不被高薪轻易迷惑,摒弃“天上掉馅饼”的侥幸心理。求职时,不能只盯着薪酬,更要全面考察公司的合法性和业务真实性。


2.增强辨别能力:>认真查看应聘公司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确认其是否具备相关金融业务资质。对于投资理财类公司,若没有金融管理部门许可,一定要远离。同时,注意公司的财务管理方式,一旦发现款项不进入对公账户,而是通过私人账户、第三方支付转账或现金收取,就要高度警惕非法集资风险。


3.掌握金融知识:>主动学习金融知识,了解非法集资的特征和常见手段。记住,非法集资往往具有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承诺过高回报却又没有合理盈利模式,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保持清醒。


4.及时寻求帮助:>如果不慎误入非法集资陷阱,要立刻停止相关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并迅速报警或向相关部门举报。同时,妥善保存合同、宣传资料、转账记录等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求职之路不易,但千万不要因一时心急,让自己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希望每一位求职人员都能擦亮双眼,避开这些危险陷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