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中支以案说险】---警惕“非法代理退保”陷阱,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案例简介】
2020年,王女士购买了一份终身寿险,年缴保费2万元,缴费期5年。2023年,因个人经济压力加剧,王女士感觉保费负担沉重,萌生退保念头,遂致电公司客服热线投诉。
在沟通时,投诉人虽自称是投保人王女士本人,但其口音与回访录音明显不同,经核实并非本人。被识破后,投诉人改称是王女士家属,还借口不在当地,拒绝面谈,且在沟通过程中不断恐吓、威胁公司工作人员,种种迹象表明其疑似从事代理退保业务。
随后,公司业务员积极联系上王女士本人并安排面谈。通过多次耐心细致地解释保单内容,同时详细告知代理退保可能面临的风险,王女士最终打消退保想法,决定继续持有保单。
【风险提示】
1、个人信息泄露
从事“代理全额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将存在较高的泄露风险。
2、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
“代理全额退保”行为打着为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幌子,实际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不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一些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更有甚者诱导胁迫消费者参与传销、非法集资等活动,如果消费者想终止协议或不支付高额“手续费”,会采用极端手段威胁、恐吓和骚扰等,消费者不仅资金损失难以估量,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3、失去正常保险保障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保障,消费者一旦听信操作,在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等风险,从而丧失保障。更有消费者在退保后产生风险,无法赔付,产生重大损失。
【非法代理退保”的危害】
消费者如受蒙骗退保,不仅丧失风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严重危害了消费者财产安全。
【如何远离“非法代理退保”】
消费者应通过正常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切勿轻信“代理退保”等虚假承诺对于“代理退保”勿轻信。如有保险产品方面的问题,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官网或官方APP客服等渠道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