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防范“代理退保”,依法维护权益——国华人寿山西分公司
【案例简介】
个体商户张女士,40岁,持有某寿险公司重疾险保单,由于经营困难欲减保,在网络搜索"保险维权"时,被"退保专家李老师"以"专业法律团队""100%全额退保"话术吸引,添加其微信。非法中介要求张女士支付3000元"取证费",伪造其被销售误导的微信聊天记录、保单代签名鉴定书,并编写投诉模板,教唆其反复拨打金融监督管理局投诉热线施压保险公司。成功退保后,非法中介收取保费的20%作为佣金,随即推荐"高收益理财产品",宣称"年化收益12%"。张女士将退保金28万元投入,三个月后平台无法提现,才知遭遇了杀猪盘,且该高收益理财产品爆雷,致28万元血本无归。2023年,警方破获该犯罪团伙,法院以非法经营罪、诈骗罪判处主犯有期徒刑7年。张女士也因涉嫌保险欺诈被保险公司立案调查。
【风险揭示】
1.法律红线忽视:伪造文书、教唆作伪证已触犯《刑法》第280条(伪造公文印章罪)、第307条(妨害作证罪),消费者可能成为共犯。
2.资金安全黑洞:非法中介常通过POS机刷卡、虚拟币转账等方式收取费用,使受害者遭遇二次诈骗。
3.保障永久丧失:退保后等待期需重新计算,退保者因年龄、健康变化无法再投保或者导致保费大幅增加。
4.征信受损危机:部分退保操作导致保单贷款逾期,投诉案件引发个人征信不良记录。
5.信息泄露隐患:非法中介要求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埋下信息倒卖风险。
【维权正道】
1.官方渠道优先:通过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属地金融监督管理局、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等正规途径解决争议。
2.证据保存要点:保存完整保单原件、回访录音,书面沟通留存快递单据,微信记录需保留原始载体。
3.若遇以下话术请立即报警:"内部关系能修改保单记录"、"代客投诉不成功不收费"、"退保资金可投资翻倍项目"等。
【警示告知】
保险是穿越经济周期的安全绳,切勿因短期利益自断保障。面对纠纷应秉持"依法维权、理性协商"原则,警惕"维权"外衣下的金融诈骗陷阱。当发现黑产线索时,请立即拨打各地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专线,共同守护保险市场清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