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需谨慎,以案说险护权益
【 案例简介 】
2025年2月李女士通过熟人介绍,结识自称“保险公司高级理财顾问”的王某。王某宣称公司有“存10万、3年返15万”的“理财型保险”,并出示伪造的电子保单。出于对熟人的信任,李女士通过现金方式缴纳保费。 当李女士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查询保单时,被告知系统中并无相关信息,此时王某已失联。
【 案例分析 】
1.骗局本质:利用“高收益”诱饵伪造保单,以非法吸纳资金为目的,属于典型的金融诈骗。
2.关键漏洞:违背保险本质:保险核心是风险保障,承诺“保本高收益”明显超出合理范围。
3.操作不合规:通过“熟人代办”非正规渠道操作,避开官方监管。
4.警示意义:投资者需警惕“超高收益”噱头,严格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产品真实性,避免因贪利陷入骗局。
【 风险提示 】
1.保险核心功能是风险保障,“保本高收益”多为虚假宣传;
2.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官方客服或正规渠道核实产品资质,拒绝“熟人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