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推荐”有盲区,保险责任需细究
【 案例简介 】
陈女士经朋友推荐购买保险,朋友称该产品“既能理财生息,又能保大病小灾”,陈女士未查看合同条款就匆忙签字。一年后,陈女士确诊乳腺癌住院,累计花费20余万元,申请理赔时却被告知: 这份年金险仅涵盖身故和生存金返还,根本不包含任何医疗或重疾保障。陈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花了数万元保费,却在最需要保障时“裸奔”。
【 案例分析 】
陈女士因熟人推荐而购买保险却遭遇理赔困境,折射出保险消费过程中存在的多重问题。
1. 从销售端来看,陈女士朋友在推销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专业与不规范。其将年金险产品描述为“既能理财生息,又能保大病小灾”,这属于典型的误导性宣传。年金险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在约定时间内提供生存金返还、实现资金的长期规划与增值,本质上侧重于财富管理,并非疾病医疗保障类险种 。陈女士朋友利用熟人之间的信任, 诱导陈女士做出错误的消费决策,违背了保险销售应遵循的诚信原则与适当性原则。
2. 从消费者端而言,陈女士自身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在未查看合同条款、未充分了解产品详细信息的情况下就匆忙签字,未履行自身应尽的审慎义务。同时,陈女士也缺乏对保险产品分类的基本认知,未能准确区分年金险与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的功能差异,导致购买的产品与自身的健康保障需求严重脱节。
【 风险提示 】
1. 人情绑架易忽视风险:碍于情面,消费者往往降低对产品的审查标准,忽略条款细节,最终为“人情买单”。
2. 信息不对称酿苦果:保险条款专业性强,若未充分沟通,消费者极易误判产品与自身需求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