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人寿山东分公司】以案说险-投保适当性原则,守护权益底线
一、案例回顾
30岁的刘先生想给自己配置保险保障,销售人员推荐了一款含重疾、轻症、身故、豁免、住院医疗、住院津贴等多项保险责任的产品,年交保费1.5万元,刘先生觉得保障越多越安心,果断投保。可5年后,刘先生因工作变动收入降低,叠加房贷压力,无力承担每年1.5万元的保费,最终办理了退保,不仅导致保障中断,还因保单按照现金价值退还损失数万元。
二、建议科学投保,守护自身权益
(一)保障责任:并非越多越好
重疾险附加多种责任,会让保费水涨船高。选重疾险,应先聚焦“重疾、轻症、中症”核心保障,再根据预算和需求,理性添加身故、豁免等责任,避免为“用不上、可替代”的责任多花钱。
(二)保费匹配:要留“弹性空间”
投保时,保费占家庭收入比例得合理规划。一般建议保费不超年收20%。刘先生投保时没考虑收入变动风险,1.5万保费在收入稳定时或许能承担,可一旦收入下降,叠加房贷等支出,就极易断缴。投保前,得结合自身职业稳定性、收支规划,给保费留“缓冲带”,别让保障因经济波动“断档”。
(三)长期规划:看清“锁定期”
重疾险是长期合同,退保损失大。刘先生退保时,保单现金价值低,损失惨重。若预算有限,可先把基础保障筑牢,后续再根据经济情况调整,别因“一步到位”让长期保障难以为继。
牢记投保适当性,选对产品、配好责任、控住保费,才能让重疾险真正成为风险来临时的“后盾”,守护好我们的权益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