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理赔黄牛”危害大 擦亮双眼勿轻信

保险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在我国正呈现积极稳健的发展趋势,打击保险欺诈行动也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少数不法分子仍不知收敛、铤而走险,“保险黑产”“理赔黄牛”依然猖獗,他们为逃避打击花样百出,消费者极易被其迷惑,个人权益正在蒙受巨大损失。下面通过案例说明,剖析盲目信赖“理赔黄牛”背后的风险。

案例回放

2025年初刘女士因胃肠功能紊乱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病房内时常会出现散发小卡片的人员,卡片宣传“代为法律维权、代办保险理赔、代理全额退保等”内容。在发卡人员花言巧语诱导下,刘女士拨通了卡片上的电话……这些人先向刘女士索要身份证、银行卡、病历等资料,又“指导”刘女士以保险公司拒不理赔、理赔人员服务态度差为由,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在整个过程中还要求刘女士做到不能和保险公司有任何沟通,所有问题都交由他们“处理”,最后双方还签订“协议”,明确理赔款到账将收取30%作为酬劳。

接到理赔申请后,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经审核发现刘女士的病历有明显被篡改的痕迹,病程记录与诊断证明严重不符!随后理赔人员前往该院调查核实,证实这是一份虚假病历。因多次联系刘女士未果,保险公司果断通过警方联系到了刘女士,在了解并还原整个事件的经过后刘女士才恍然大悟,对自己的一时脑热悔恨不已。此案中刘女士被“理赔黄牛”所蒙骗,无疑成为“代办”保险理赔事件的受害者,还因个人信息被泄露,频繁接到各种推销、骚扰电话。


案例分析

“理赔黄牛”通过消费者不熟悉理赔相关的法律及程序,谎称能提供“法律援助”代办理赔,通过恶意投诉举报保险公司、提供虚假理赔材料等恶劣手段,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及保险公司声誉,影响保险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消费者信息一旦落入“理赔黄牛”手中,将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诸如电信诈骗、信用卡盗刷、高额网贷等违法犯罪活动中,给个人带来难以预估的经济损失和信用隐患;不法分子教唆消费者恶意投诉保险主体,不仅浪费了监管资源,还扰乱保险市场秩序,同时也侵害了其他诚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


消保提示

1.发生保险事故后,请立刻拨打保险公司电话报案,并听从保险公司理赔人员的指引,不要轻信闲杂人等做出的赔款承诺。

2.切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及出险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名誉及经济损失。

3.产生理赔争议时,请与保险公司保持理性、良好地沟通,并寻求当地银行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或通过诉讼、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4.发现可疑人员套取个人信息时,请及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