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助老防风险,金融消费避坑指南请查收

2025-10-29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致敬老年群体的特殊月份,国华人寿安庆中支聚焦老年消费者在金融消费中常见的痛点难点问题,针对审慎签字、银行代销理财、保险退保、分红型保险等高频场景,打造专属金融知识普及指南,助力老年朋友们明明白白消费,安安心心理财。


签字有风险,落笔需谨慎。老年消费者在办理各类金融业务时,常常因信任工作人员而忽略签字环节的重要性。在此特别提醒,任何金融文件的签署都意味着权利义务的确认,如保险投保单中的健康告知条款、理财产品合同中的风险提示条款,一旦签署即代表认可相关内容。建议老年朋友们签署文件前,务必逐字逐句阅读,对不理解的内容及时提出疑问,要求工作人员详细解释,必要时可留存相关录音或书面说明,坚决杜绝“稀里糊涂签字”的情况发生。


银行代销理财,认清“主角”很重要。很多老年朋友前往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容易被工作人员推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却未意识到部分产品并非银行自营,而是第三方机构发行的代销产品。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风险承担主体不同: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由银行负责管理和兑付,而代销产品的风险则由发行机构承担,银行仅收取销售佣金。购买前需仔细查看产品合同中的发行方信息,询问清楚产品的风险等级、收益计算方式及可能存在的损失风险,避免将代销理财误认为存款,导致投资损失。


保险退保别冲动,成本核算要先行。老年消费者在退保时,往往存在“退保就能拿回全部保费”的误区,实则不然。保险产品的设计具有长期性,保险公司在承保初期会扣除初始费用、佣金、管理费用等成本,因此犹豫期后的退保金额通常为保单现金价值,可能远低于已交保费,且投保时间越短,损失比例可能越高。如果确实需要退保,建议先了解保单现金价值表,计算退保后的实际损失,同时考虑是否有其他解决方案,如保单贷款、减额交清等,避免因冲动退保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分红型保险,收益“浮动”需理性。分红型保险的分红部分来源于保险公司的可分配盈余,受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竞争、公司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部分销售人员在推广时,可能会以“高分红示例”吸引消费者,但该示例并非实际收益承诺。老年朋友们购买时,应重点关注产品的基础保障功能,如身故保障、重疾保障等,对分红收益保持理性预期,不盲目追求高收益,同时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关于分红的提取方式、未分配盈余的处理等条款,避免后续产生纠纷。


敬老爱老不止于节日,金融护航贵在常态化。国华人寿安庆中支将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老年金融服务,持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切实维护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祝所有老年朋友重阳安康,金融消费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