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的风险提示

2025-09-15

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夸大承诺、隐瞒费用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不仅容易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国华人寿德阳中支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落入虚假宣传陷阱。


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常见“套路”


1.混淆概念误导贷款


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等名义代替“分期贷款”,诱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字或刷脸确认贷款。此类行为可能伴随个人信息泄露,甚至被转卖,带来诈骗风险。


2.不实承诺诱导贷款


宣传“包过拿证”“国家补助”“包就业”等,催促立即报名并办理贷款。合同中往往暗藏苛刻条款,退订需支付高额违约金;部分机构甚至是空壳公司,收取费用后失联。


3.隐瞒真实成本


仅强调低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年化利率及各类附加费用,导致实际还款金额远高于预期,增加债务负担。


网络贷款防范要点


1.辨别宣传真假


面对“高回报”“高工资”等诱惑要冷静分析,通过官方渠道多方核实,不被花言巧语迷惑。


2.核查机构资质


优先选择有正规牌照、信誉好的机构。通过监管部门或官方平台查询其资质和经营范围。


3.仔细阅读合同


签约前明确合同性质(贷款合同或服务合同),仔细阅读条款,特别是收费标准、退款规则、服务内容及风险提示。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必要时暂停签约,充分考虑后再决定。


4.保护个人信息


不随意提供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法律提示:参与虚假宣传诱导贷款可能涉嫌违法,依法将承担相应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