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人寿四川分公司眉山中支关于警惕以“养老帮扶”为名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
2025-09-08近期,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独居、渴望关怀的心理,以“上门帮扶”“公益助老”为幌子,通过套取信任、虚构需求等手段实施诈骗,不仅骗取老年人钱财,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给老年人财产安全与生活安宁带来严重威胁,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一、“虚假养老帮扶”诈骗的常见形式
1.不法分子以“社区助老志愿者”“家政服务人员”名义上门,提供免费打扫卫生、陪聊、量血压等服务获取信任后,借机推销“低价养老设备”“居家养老套餐”或谎称“家中电路老化需更换”“燃气管道要检修”,收取高额“维修费”后提供劣质服务甚至不服务。
2.针对行动不便、不熟悉线上操作的老年人,谎称可“代办理老年卡”“代申请高龄补贴”“代报销医药费”,以“跑腿费”“材料费”“打点关系费”为由索要钱财,收钱后要么拖延不办,要么伪造虚假凭证蒙骗老年人,甚至卷款失联。
3.通过定期上门探望、电话问候等方式与老年人建立“情感联系”,扮演“贴心晚辈”角色,待老年人放下戒心后,套取其银行卡密码、退休金发放时间、房产信息等敏感内容,再偷偷转账、盗刷银行卡,或诱导老年人“委托管理财产”后卷款跑路。
二、风险提示
1.核实身份再接受服务:遇到上门提供“助老服务”“代办业务”的人员,先通过社区居委会、物业核实身份,或拨打官方服务热线确认,切勿轻易让陌生人进门或透露个人信息。
2.官方渠道办业务,拒绝“代缴代办”:老年卡、高龄补贴、医保报销等业务,可通过子女协助、社区窗口、官方APP办理,正规渠道不收取“跑腿费”“打点费”;凡是要求先交钱再办事的,一律警惕,避免转账给私人账户。
3.财产管理不委托,敏感信息不泄露:退休金、银行卡、房产等重要财产,切勿委托陌生人管理;不向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即使是“熟悉的晚辈”,涉及钱财操作也需与子女沟通确认。
4.遇骗及时求助,留存证据维权:发现被骗后,第一时间联系子女、社区或报警,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联系方式等证据;若个人信息被泄露,及时修改银行卡密码、冻结账户,避免进一步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规定,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将依法从重惩处。请广大老年人及家属提高警惕,共同筑牢养老安全防线,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